http://www.gjzbw99.com 2007-09-30 16:44
送走炎熱的盛夏,會展業也走過淡季,迎來秋季的會展高峰。面對接踵而至的各類展會,不少觀眾呼吁,以往展覽會上的一些不和諧現象,像硬塞到手里的宣傳單、震耳欲聾的大喇叭、刺激眼睛和鼻子的會場氣味等能有所改善。這些細節也說明:不少企業的參展理念急需轉變。在當前大力強調“建設節約型社會”的氛圍中,“綠色辦展”已經刻不容緩。
勞民傷財:宣傳手冊成廢品
近日,記者參觀某大型會展遇到了如此景象:未進入展廳,就在入口處、購票窗口邊、大門兩旁受到廣告單多次“轟炸”;進門不到5分鐘,手中廣告單已近10份。短短100米距離內,散發廣告的推銷人員有10余人。推銷員魏小姐說,她一天能發掉近15厘米厚的廣告單近1000張。
在現場,記者粗略的統計發現:在每20個參觀者中,有十幾人匆匆掃了一眼廣告單,沒走幾步就隨手丟棄。在展覽會現場,很多垃圾桶里除了一些生活垃圾外,還有大量宣傳資料。負責展會環保的清潔人員說,他們說已經處理了大批這些印刷精美的“垃圾”。[page_break]
事實上,現在許多展覽會上,很多企業工作人員都會不遺余力的發宣傳單,希望通過他們的印刷宣傳資料擴大企業的知名度。一些參觀者說,資料真的是太多了,拿不動只好扔了。一位參觀展覽的人拎了拎手中的資料說,的確是很沉啊,這些資料足有七八斤重。
為了加強自身品牌的影響力,各大廠商都在展覽會上向參觀者頻頻分發他們精心制作的宣傳資料。然而,很多精美的材料的歸宿卻是垃圾桶。大量浪費廣告宣傳單,已成“通病”。據一家普通印刷公司報價:A4雙面彩頁80克銅版紙若印制1萬張計,每張價格僅0.2元,成本相對低廉,且一般只需兩三天即可制作完畢,由此成為不少參展商的首選推銷方式。而如果刊登一次市級報紙廣告或電視廣告,投入的廣告費足以印制30萬份宣傳單,難怪許多參展商對發廣告宣傳單情有獨鐘。參展商張先生算了一筆賬:按一個參展商一天散發廣告1000份計算,100個參展商是10萬份;按六成廣告被丟棄計,一個會展一天浪費達1.2萬元。各種會展短則三四天,長則一星期,浪費可想而知。
[page_break]
一些參展商坦言,明知是浪費,但在創新宣傳方式上也拿不出更好辦法。為降低成本,也考慮到公司形象,有時只能把地上廣告撿起來重新利用。有關專家指出,企業進行宣傳是必要的,但在宣傳方式上應該采取更加合理的方式,宣傳資料應該越簡單越好,兩三頁的介紹就行了,這樣既做到了宣傳,也節省了資源。
環保人士建議,可充分利用現代通訊技術手段,推廣網上推銷、網上辦事,把資源浪費降到最低。另外,記者在一些展會上也看到,有些參展商先與客戶商談,對有意合作的再贈送一本成本十幾元的產品介紹。這樣既降低了成本,又提高了宣傳效率,且能減少浪費。[page_break]
本末倒置:專業展會變身“演藝場”
“這款車挺不錯的!性能和外觀比較好!”
“什么?你再說一遍,我沒聽見。大點聲!”
兩個比肩相鄰的人在某款新車前比劃著評論著,他們都有個共同的特點:面紅耳赤,捂著一邊的耳朵,嘴里面不斷重復著某些話。或許有人認為他們在吵架,實際情況卻非如此:他們只是在車展上評論一部車,其中一個告訴另一個自己對車的看法。可是展位里面太吵了!
許多展商為了招來參觀者,形成圍觀之勢,在舉辦某些活動時放著激情澎湃的音樂。今年車展最后一天,記者遇到了一位展商,他說:“展會終于結束了。三天來,耳朵都快要被吵聾了。”記者也是深有感觸,近些日子走的幾個展會,每次下來都會覺得有點頭暈眼花,展會上的噪音讓人心慌意亂。印象中,即使是北京的大鐘寺、動物園、新發地這種大型批發市場,也沒有如此強烈的噪音污染。[page_break]
事實上,無論是大型的展會,還是小型的展銷,展館噪音都讓人忍無可忍。許多觀眾都希望安安靜靜地看展,但卻沒有有效監測手段和懲罰措施來約束展商的行為,展商的自覺性在一種無形的商業競爭的氛圍中恐怕也不起作用了。如果現場測量,超過標準的參展廠商不在少數。
展位的人氣靠什么來凝聚?其實是一個營銷的問題。廠家的噪音污染也多是出于“黔驢技窮”:記得在一個摩托車展上,一家企業的市場部經理曾說過一句話:“不制造點動靜,就吸引不了觀眾的眼球,吸引不了眼球,就達不到宣傳的目的。”乍聽這句話,覺得不無道理:畢竟在產品同質化嚴重的行業內,如何吸引到更多的眼球已成為眾企業爭相比拼的重點。但是當觀眾被精彩的節目吸引住之后還有沒有時間和心情去看產品呢?
一位被聲音吵煩了的參展觀眾明確表示,聲音太大了,很難在這樣的環境里待足三分鐘。
[page_break]
現代社會的營銷手段與策略層出不窮,但市場上的競爭終究是產品的競爭,展會上的營銷,產品居本位,這也是天經地義的事。如果展商們都將聲音降低幾度,效果應該會更好。
專家表示:一個專業化的展會,應該為專業人士創造一個良好的談判環境。現場嘈雜,秩序混亂,這讓整個參展、參觀的效果大打折扣。展會現在像演唱會一樣,說話都聽不到,更不要說和客戶交流了。[page_break]
鋪張浪費:展臺搭建猶如蓋房子
“中國做展會太奢侈,一個展臺可以蓋幾棟樓。”這是對中國企業展臺花費最形象的比喻。據了解,國內每個展商的布展費用在30萬至80萬之間,主要是搭建費用。“一個展會要花幾十萬,在農村30萬可以蓋幾個小洋樓了。”一位參展商說道。這種奢侈帶來的浪費也可想而知。
較之國內參展臺,國外的參展臺布置的普遍很簡潔,新產品、新技術成為了主要的展示內容,所需要的費用相當于國內的三分之一。而國內展臺的定位更多是吸引眼球,跟風現象普遍,這種跟風趨勢也體現在產品上,新產品新技術的展示并不多。
“沒辦法,大家都在這么做,是騾子是馬都要拉到這里溜一溜,既然來參展了就不存在舍不舍得花錢了。”參展商的無奈道出了中國人的面子文化。至于展會反饋的效果是否好,那只有參展商自己最清楚了。有參展商透露投入與產出不成比例的現象也不在少數。
[page_break]
近些年,環保意識走進了展會。采用環保材料搭建展臺,可以重復利用,既可以節約成本還凈化了空氣,增加了企業的宣傳效果。
“在展館內,沒有聞到刺鼻的味道吧。”前不久,中小企業成就展商工作人員王先生告訴記者,本次展會組委會要求參展商使用環保材料布展,以免甲醛含量超標。在展會現場,記者就“是否用環保材料布展”這一問題詢問了多個參展商,他們都明確表示展臺是用環保材料搭建的。
潘先生介紹,展臺全部采用符合環保要求的不銹鋼和鋁塑板材料,雖然造價相對高些,但卻可以循環利用,降低了參展成本,也減少了浪費。
[page_break]
陜西展位的一位工作人員也表示,采用非環保、不可循環材料布展對參展商本身和觀眾都無裨益。他介紹,許多時候參展商為突出定位、引人注目,在展臺布置上費盡心思,不惜花大血本將展臺裝扮得美輪美奐。可當展會一結束,那些賞心悅目、美感十足的展臺在短短數小時內“土崩瓦解”,布展材料也轉眼間變成一堆“垃圾”。有時,一個展位撤展時遺棄的材料需要動用八九輛卡車來運。另外,展會舉辦一般只有幾天時間,大多數非環保布展材料還沒有度過“有害期”,其所含的甲醛等對人體有害的毒素并未完全釋放,這容易危及與其長時間親密接觸的參展商和觀眾的身體健康。
專家呼吁,應用環保產品是目前世界各國政府倡導的新理念,也是社會發展的必然趨勢。展會主辦方和參展商應積極響應號召、順應趨勢,用環保材料布展,這樣利己又利人,實現多方共贏。
參展是一個系統工程,不僅僅是宣傳產品本身,而且與其相關的活動、宣傳品、展臺都是展覽的一個組成部分,任何一個環節出了問題,都會影響到展會的質量,影響企業的自身形象。所以企業在參展之前,要有目的地做好策劃,避免惡俗化宣傳,找到觀眾真正的興趣所在,設計相關的活動,讓觀眾真正融入到活動中,達到宣傳和推廣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