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gjzbw99.com 2009-12-23 09:12
鐵礦石作為煉鋼成本構成中變動幅度最大的部分,一直是影響煉鋼成本變化的重要因素。2008年受全球經濟危機影響,鋼材價格一瀉千里,大量生產企業大幅虧損。一方面由于需求疲軟,但最主要還是由于成本無法下移所致,年初的鐵礦石談判價格雖然比現貨價格更為便宜,但是在需求萎縮后,鐵礦石現貨價格持續下跌,導致了長協價格和現貨價格的倒掛,一些大型鋼廠“深受其害”,出現了大量的高價鐵礦石庫存。
代表我國參與鐵礦石長協價格談判的中鋼協之所以態度如此堅決,筆者分析有以下幾點原因:
1.長協礦價高于現貨礦將使行業整體虧損加重。如果鐵礦石長協價格降價幅度不達到40%以上,我國鋼鐵生產企業將出現大面積的虧損。中鋼協表示,鐵礦石現貨價格2009年以來在66美元/噸左右浮動,而按照新日鐵達成的價格,每噸鐵礦石的到岸價將超過76美元,比現貨價高出10美元/噸。長協礦的新價格將比現貨礦高是我國大型鋼廠無法接受的,4月份大中型鋼企虧損了18.7億元,長協礦價格無法下移將使我國的鋼鐵行業的盈利能力進一步減弱,對于深陷泥潭的中國鋼鐵生產企業來說,無疑是雪上加霜。
2.全球鋼鐵生產衰退嚴重,我國作為鐵礦石進口第一大國應該具備話語權。2008年中國共進口4.43億噸鐵礦石,占全球海運鐵礦石比重約為52%,而日本進口約1.0526億噸,占比重約12.3%,韓國進口0.4954億噸,占比重約為6%。2009年國際國內鋼鐵需求萎靡,全球各大鋼廠都在大幅減產,鋼廠對鐵礦石的需求大幅減少,全年鐵礦石應當處于供大于求的狀態,鐵礦石市場杠桿已經向買方市場傾斜。在這種市場形勢下,我國作為最大的鐵礦石買主理應要求力拓等鐵礦石供應商改變去年的強勢地位。
3.我國鐵礦石庫存量巨大,足夠保證三個月不進口鐵礦石。今年1到4月,中國共進口鐵礦石1.87億噸。目前中國的鐵礦石港口庫存有7000萬噸,加上各大鋼廠庫存及社會庫存將超過1億噸。而中國鋼鐵生產每月所需鐵礦石6000萬噸左右,按50%的對外依存度計算,中國每月僅需進口鐵礦石3000萬噸。有1億噸的庫存,即使不進口,也能維持鋼鐵企業三個月左右的生產。中方認為,中國可以三個月不進口,但力拓等鐵礦石供應商不可能三個月不生產。
4.國產礦與巴西、印度現貨礦資源豐富,鐵礦石暫不稀缺。2008年中國的鐵礦石原礦產量達到8.24億噸,同比增長20.7%。2009年在鋼鐵需求萎縮,在鐵礦石進口礦現貨價格持續下跌的沖擊下,有的礦企經受不起銷售價格逼近成本的壓力,紛紛減產停產。目前國內礦山的成本在450元-550元之間,國內礦山仍有能力加大開采力度,增加國產礦的供給。同時,除澳礦外,還有巴西、印度、南非等地的鐵礦石可供選購,大量的進口現貨礦與國產礦石為我國鋼鐵企業提供了其他的選擇。
從以上幾點來看,我國的確有拒絕鐵礦石長協價格33%降幅的理由,但站在力拓的角度來看,其對于降價幅度的強硬態度也有其充分的理由。
1.我國鐵礦石需求旺盛,在全球范圍內一枝獨秀。我國進口礦在3、4月份出現了大幅增長,據統計,4月份鐵礦石進口5700萬噸,再次創下歷史新高,已遠遠超出市場預計。
力拓公司之前曾表示,不會屈服于鋼鐵生產商提出的將2009—2010年基準合同價格在當前現貨價格基礎上降價40%以上的要求。力拓鐵礦石業務負責人稱,雖然鋼鐵需求至今仍然低迷,但力拓的年產能一直保持在2億噸的滿負荷水平。整體而言,力拓看好中國的鐵礦石需求前景,表示不會接受低于當前現貨價格的價格。由于我國的城鎮化、工業化仍然在進程之中,所以沒有理由看空我國中長期的鋼材需求。
我國近期進口鐵礦石量大幅增加的原因有很多,其中最主要的原因是現在的進口鐵礦石價格處于歷史低位水平,大量鐵礦石貿易商預期鐵礦石長協價不能出現預期40%的降幅,并且下游需求近期確實有所好轉,正常的出貨能夠得以維持,在這樣的情況下,大量進口囤積鐵礦石也在情理之中。
2.鐵礦石現貨價格處于低位水平,長協礦有助于鋼鐵生產企業規避后市風險。力拓認為如果中國方面不接受新制定的鐵礦石基準價格,就只能從現貨市場購買鐵礦石。中國的鋼鐵企業如果不接受力拓與新日鐵簽定的新的鐵礦石基準價格,也可以選擇接受“高風險而動蕩”的現貨價格,但是顯然如果后市向好,我國的鋼鐵生產企業將失去一直支撐其利潤增長的成本優勢。力拓鐵礦石業務負責人向媒體表示,若在6月30日之前未就價格達成協議,力拓將終止合約。這一表態意味著,一旦到6月30日時談判仍然無果,全球鐵礦石談判中力拓那部分將談崩。
此次鐵礦石談判究竟會走向何方成為市場關注的焦點。筆者認為全球鐵礦石貿易量仍然處在三巨頭控制之內,就2008年的情況來看,全球80%的鐵礦石貿易量與必和必拓、力拓以及淡水河谷有關,雖然印度礦與國產鐵礦石具有一定的替代性,但是從數量上來分析,還是無法與三大鐵礦石巨頭的供給量相比較。而且最有利于我國鐵礦石談判的時機已經過去,如果在今年3、4月份敲定談判結果的話,很可能將達成40%以上的降幅,但是現在這種可能性已大大降低。
盡管中方堅決不予跟進“日澳價格”,但相對于中鋼協堅持的40%—45%的降幅,囤積在港口的現貨礦價格已經開始上漲。近日,各品種港口報價平均上漲30—40元/噸。盡管已經調高了存放在港口的現貨價格,但貿易商表示并不急于馬上出貨,市場普遍預期還應再上漲5—6美元。而近期的鐵礦石現貨礦報價,已經由之前的65美元/噸左右上漲到71美元/噸。如果現貨鐵礦石持續上漲的話,將使我國鐵礦石談判的一個重要砝碼失去效用,站在全球經濟走勢的角度來看這個問題,33%的降幅似乎并非不能接受,一旦經濟復蘇,擁有長協礦的企業將重新獲得成本優勢。
近期我國鋼價走勢震蕩上行,這種態勢仍將維持。主要原因是投資大幅拉動鋼材需求,房地產行業成交量已恢復至2007年以來最高水平,汽車、家電等機械行業增長明顯,雖然出口仍然處于低位,但是投資加消費的強力拉動有效彌補了出口的缺口,這些實質因素支撐了我國的鋼價上漲行情。中鋼協最新旬報顯示,5月中旬會員企業粗鋼產量為1147萬噸,全國估算值則為1478萬噸,連續三旬保持環比增長態勢。從日均產量來看,會員企業為114.7萬噸,全國則為147.8萬噸,僅次于2月下旬,為年內次新高,其中全國日均產量相當于全年5.39億噸。鋼材產量數據的提前曝光以及庫存的持續減少說明了我國鋼材需求,尤其是建筑鋼材需求正在逐漸恢復,并有增長態勢。
綜上所述,筆者認為鐵礦石談判結果很可能達不到中方40%以上的降幅預期,降價幅度最可能的區間為33%-36%,如果確實在這個降價范圍內,鋼價很可能獲利好出現上漲。但是筆者認為不排除其他情況發生,比如長協礦談判模式發生改變,出現季度或半年議價,也不排除談判陷入長期的僵局或者談崩的可能性,在經濟復蘇以及大宗商品上漲的環境下,時間無疑是中方最大的敵人。力拓以及其他鐵礦石貿易商正在逐漸減少長協礦的供給份額,增加在現貨礦商的銷售,畢竟長協礦對于他們來說在鎖定利潤的同時,也失去了市場向好時所帶來的利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