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码人妻精品一区二区三区9厂-国产精品人人做人人爽人人添-在线永久免费观看黄网站-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一区二区三区

中國自動化學會專家咨詢工作委員會指定宣傳媒體
新聞詳情

趙樸森:東北經濟未來發展的戰略思考

http://www.gjzbw99.com 2007-06-20 15:44 來源:《中國黨政干部論壇》

    中國改革開放進入新的歷史發展機遇期,東北地區的經濟發展也面臨著新的選擇。東北經濟的振興與發展從何入手,如何找到開啟寶庫的金鑰匙?我國一些資深學者認為:東北問題在于能否正確識別自己的比較優勢,并按照比較優勢的戰略原則來確定今后的產業、產品和技術結構。無疑,這一發展戰略的思想原則是正確的。東北經濟的發展首先需要確定的是經濟發展戰略。它包括區域經濟發展戰略、產業發展戰略等以及與此相聯系的技術引進與創新戰略、人才發展戰略等。
  1.東北經濟區域協調整合戰略
  東北老工業基地的問題千頭萬緒,歸根結底就是資源配置的低效率。就國有資源來說,一是政府和國有企業對市場信息的反應遲鈍,不了解資源配置的最優點究竟在哪里;二是國有資源的管轄往往處于條塊分割之中,資源配置受到不同部門的利益左右,很難流向資源配置效率高的地方;三是在國有經濟內部,由于現有體制的弊端,真正關心國有資源命運的人和足夠了解市場經濟規律的人都非常稀缺,同時具備這兩個條件的人就更為罕見。因此,大量的國有資源不僅利用效率低,而且還有一部分處于閑置之中,甚至最終成為權力腐敗的殉葬品。
  為了提高國有資源的利用效率,建議東北三省政府在國務院東北辦的統一部署下,全面考慮國有資源的區域協調與整合,為此:
  第一,要打破省際、區域間的行政阻隔和地方壁壘,按照市場經濟的原則統籌區域經濟一體化進程,開放市場,促進要素的自由流動。為了減少行政關系障礙,可以建立區域性的東北經濟聯合體,從而促進東北經濟的協調發展,提高資源配置的效率。
  第二,要從東北區域戰略的高度制定東北信息一體化規劃、可持續發展規劃、重大基礎設施建設規劃等發展戰略。
  第三,要從效率的角度重新考慮和規劃產業布局。對于同一產業內的國有企業,要進行國有資源的重組與聯合,淘汰掉效率低的國有企業。對于同一產業內的不同所有制企業,可以根據自愿的原則,采取資產重組和股份制等多種聯合形式來達到資源優化配置的目標。
  2.人才發展戰略
  當代的市場競爭,是一場涉及價格、技術、質量、服務、形象、信譽、人才、實力、制度等各種因素的全方位競爭。拋開制度因素,人才就是反映核心競爭力的最終要素。東北能否建成中國的重化工業基地,除了制度因素外,主要取決于人才因素。
  經濟學理論指出,只有在要素自由流動的條件下,資源配置的效率才能最高。人才也只有在適宜的環境下才能發揮其價值,否則就可能失去其價值和意義。人才環境的好與惡,是與人才進入和退出的成本直接相關的。因為任何人都有一個能否適應環境的問題,如果不能適應就需要“退出”,采取行政等手段進行“堵、截、卡”,會提高人才“退出”的門檻,加大人才“退出”的成本,從而會使人才望而生畏,不敢進入。
  改革開放后,我國東南沿海一帶率先進行制度改革,逐步走上市場經濟之路,區域經濟發展很快躍居全國前列。與此同時,東北地區仍然處于傳統計劃經濟體制的框架內,改革進程十分緩慢,各項經濟指標在全國的位次不斷下降。由此導致“孔雀東南飛”,人才流失非常嚴重。以此為鑒,東北老工業基地人才戰略的設計應有如下考慮:
  第一,提高收入和待遇標準。收入和待遇不僅體現了一個人的主觀價值,而且還會表明這種人力資源的配置在客觀上是否有效或最優。因此,給予人才高標準的收入和待遇,不僅體現了我們對人才的尊重,還表明我們的行為是否符合市場經濟的準則——真正實現按貢獻分配的原則。
  第二,保護人才免受干擾。人無完人,人才固然才華出眾,難免也有其他方面的不足之處,因而也極易成為嫉妒者的“眾矢之的”。干擾的形式主要有造謠誹謗、挑撥離間、惡意騷擾、制造麻煩、破壞工作條件、制造不和諧氣氛,等等。東北地區在這方面存在的問題較為嚴重。要保護人才免于干擾,就必須著眼于體制創新和機制創新,建立一個有利于人才發展的健康、和諧的環境。
  第三,以建立在雙方自愿基礎上的合約形式作為人才“進入”與“退出”的約束條件。在市場經濟條件下,如何防止人才的流失呢?公平與平等是市場經濟的基本原則。按照這一原則,雇主(政府、學校、企業等)與雇員之間的關系是完全平等的,只有這樣,雙方才能實現自由交易。合約是雙方交易的主要形式。在簽訂聘用合約時,雇主可以通過訂立合約的退出條款來約束人才的流失。合約的建立應以雙方自愿為基礎,避免搞不平等的格式合同。
  3.產業發展戰略
  東北老工業基地的再工業化或新型工業化,首先面臨的是產業發展戰略的選擇。縱觀近代以來人類社會產業發展的歷史,比較典型的產業發展戰略主要有兩種。一是日本和亞洲“四小龍”選擇的比較優勢戰略,二是蘇聯選擇的趕超戰略。蘇聯的趕超戰略被證明是失敗的,而比較優勢戰略則取得了成功。我們在吸收日本和亞洲“四小龍”的經驗與蘇聯的教訓的基礎上,認為東北老工業基地的再工業化或新型工業化的產業發展戰略,首先應當認清這一發展戰略所處于的時代背景。中國目前正處于社會轉型和制度變遷的過程中,所以,東北老工業基地的產業發展戰略首先要立足于社會轉型與制度變遷的歷史背景,將改革的時代精神貫徹其中。
  其次,要正確識別那些真正具有市場競爭優勢的重化工業部門,將其作為重化工業的產業發展重點,避免面面俱到的做法。把東北老工業基地建設成為新型的重化工業基地這一目標的確立,并非表明我們適宜發展所有的重化工業產業,今后可以不加選擇地發展所有的重化工業產業。事實證明,在市場機制的作用下,只有那些真正具有比較優勢的產業才能發展起來。什么都想發展,最終結果是什么也發展不起來,因為一是資金有限,二是缺乏比較優勢的產業經濟效益差,無法形成資本積累和自我發展。
  再次,要通過引進外資、企業購并、合資等各種形式將國有企業改制與技術升級結合起來,力爭一步到位。
  對于生產傳統軍工產品的中央直屬的軍工企業而言,不僅要轉產民用產品,而且也要積極進行產權改革,走民營化的發展道路,最終實現軍品采購的市場化。只有經過市場的選擇,我國軍品供給才能保證質優價廉。
  東北經濟能否步入良性的發展軌道,還取決于我們是否樹立起科學的態度,始終堅持從比較優勢出發,努力打造市場經濟條件下的區域優勢,把區位優勢和區域優勢有機地結合起來,繼續沿著深化改革的市場經濟方向前進。堅持“三個有利于”標準,以改革促發展,才能最終實現東北老工業振興的目的。
版權所有 工控網 Copyright?2025 Gko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