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码人妻精品一区二区三区9厂-国产精品人人做人人爽人人添-在线永久免费观看黄网站-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一区二区三区

中國自動化學會專家咨詢工作委員會指定宣傳媒體
新聞詳情

浙江認證發布首批12家“未來工廠”

http://www.gjzbw99.com 2020-12-23 16:16 來源:華夏時報

不到半年,浙江打造“未來工廠”的思路從計劃變成現實,智能制造的工業新模式來了。

今年8月份,浙江省經濟和信息化廳下發《浙江省培育建設“未來工廠”試行方案》的通知,為加快推進制造業數字化、智能化、綠色化發展,積極探索“未來工廠”建設路徑和標準,打造智能制造新模式新標桿,在國內率先提出探索“未來工廠”建設。

12月23日,浙江首批“未來工廠”名單公布,正泰低壓電器未來工廠與海康威視智能視頻終端未來工廠、吉利純電動汽車部件未來工廠、阿里巴巴迅犀服裝未來工廠等12家標識智能制造發展新高度的未來工廠入選。

“截至2020年7月,公司累計申請專利5588件,發明專利1527件,PCT申請110件,累計注冊商標883件,國外商標310件。事實上,自2016年起,正泰電器連續3次入選科睿唯安/湯森路透的‘中國大陸創新企業百強’名單。”正泰電器董事長南存輝向《華夏時報》記者表示。

國務院國資委機械院創新中心主任宋嘉認為,在制造業“新五化”發展趨勢和長三角一體化的大背景下,應該說浙江省培育“未來工廠”是支持制造業高質量發展的一個重要部署,是對新一代信息技術與制造業深度融合的有益嘗試,必將奠定下一個階段發展后勁的一個堅實基礎,通過一系列的創新進而形成累計優勢。

每年培育建設10家“未來工廠”

按照浙江省經信廳的定義,“未來工廠”是指廣泛應用數字孿生、物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工業互聯網等技術,實現數字化設計、智能化生產、智慧化管理、協同化制造、綠色化制造、安全化管控和社會經濟效益大幅提升的現代化工廠。基本要素包括數字孿生應用、智能化生產、智慧化管理、協同化制造、綠色化制造、安全化管控、社會經濟效益七大要素。

在發布現場,浙江省副省長高興夫說,基于智能制造的良好基礎,浙江在國內率先提出探索“未來工廠”建設,聚焦數字安防、網絡通信、智能裝備、汽車及零部件、醫藥、新材料、現代紡織、智能家居等標志性產業鏈,每年遴選一批培育創建的“未來工廠”入庫名單,示范引領浙江制造業數字化、智能化、綠色化轉型發展,成為制造業高質量發展和全球先進制造業基地的展示窗口。

《華夏時報》記者了解到,根據計劃,從2020年起,浙江每年將探索培育建設10家左右“未來工廠”,示范引領浙江制造業數字化、智能化、綠色化轉型發展,成為制造業高質量發展和全球先進制造業基地的展示窗口。此次的12家未來工廠雖然行業迥異,但它們的底氣都來自云計算、大數據、物聯網、5G、人工智能、邊緣計算、數字孿生等新技術賦能。

像作為3家引領型“頭雁未來工廠”中第一家發布的企業正泰電器,就是基于現在新基建發力、電力物聯網投資持續增長,催生對創新型低壓電器產品的旺盛需求,也造就了市場需求的多樣化、個性化趨勢的大環境。正泰電器根據新基建領域特有的運行環境,持續研發具備物聯網、5G通訊、自檢測等功能的高附加值新品。這要求未來工廠面對不斷變化的產品需求,要具備快速反應的柔性生產交付能力。為此,正泰搭建工業物聯網,以打通各個環節數據隔閡,確保產品從方案設計、物料采購到生產和運輸等過程都實現可控的數字化。

中國人工智能學會會員、深度科技研究院院長張孝榮接受《華夏時報》記者采訪時表示,“未來工廠”是浙江制造業未來必走之路。未來工廠的主要特征是智能和物聯,依賴信息系統和機器人,新一代信息技術與制造業深度融合。其作用是助推傳統工業企業向是現代制造業升級轉型,大大提高核心競爭能力。

營造使用國貨的氛圍

根據浙江省經信廳的《方案》,每年浙江將參照國家有關智能制造評價指標體系,結合自身實際,制定“未來工廠”建設要素,為“未來工廠”培育創建提供參考依據。入選的企業集中在數字安防、網絡通信、智能裝備、汽車及零部件、醫藥、新材料、現代紡織、智能家居等重點領域。然后由浙江省經信廳牽頭,組織專家進行評估,在財政資金、融資服務上加大力度,積極營造使用國貨的良好氛圍。

“作為浙江的制造業擔當,未來工廠們首當其沖的是要保護好這一片沃土。”正泰董事長南存輝說。在正泰未來工廠內,產品的“誕生”由數字化說了算。正泰通過運用物聯網、5G、大數據等技術,融合IT/OT數據,集成CRM、PLM、虛擬仿真、SRM、MES、WMS、EMS等系統形成一體化企業數字化平臺,實現從制造核心裝備到生產工業大數據的縱向集成及從客戶需求到研發、生產、銷售的價值鏈橫向集成。

隨著中國的碳達峰、碳中和承諾落地執行,中國企業的減碳意識將大面積覺醒。從企業制造角度出發,正泰在未來工廠的設計中盡可能履行“碳”責任,在綠色生產方面做了充足的優化。目前,企業自主研發的能效管理系統(EMS)已經完成建設,實現用能設備的實時能耗監測,采集電壓、電流等能源基礎數據并存檔分析,識別高耗能設備和用電負荷變化趨勢,并針對設備異常實時報警、確保設備用電安全,有效提高能源使用效率。

國務院國資委機械院創新中心主任宋嘉向《華夏時報》記者表示,浙江比較深刻地把握了“下一代智能制造與現有先進制造在底層邏輯的根本不同”,可以說是一個全新的物種。“現有先進制造的方法論是強調計劃、控制與反饋,下一代智能制造的方法論演進為‘網絡數字模型與物理空間疊加’。 ”宋嘉說,由于底層方法論的變化,將改變制造的范式、模式。

而浙江打造“未來工廠”提出的七大衡量要素,宋嘉表示希望浙江能夠探索出一條適合各不同行業、不同制造流程、不同發展階段的方法論,向全國輸出“浙江方案”。

張孝榮認為,據相關統計,目前,浙江省級數字化車間、智能工廠已達263家,累計上云企業超40.5萬家,重點制造行業典型企業裝備數控化率達60.7%、工業設備聯網率達42.3%,產業數字化指數全國第一。因此浙江制造走向智造,已具備了較好的基礎。

版權所有 工控網 Copyright?2025 Gko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