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再次調整部分商品進出口關稅稅率
http://www.gjzbw99.com 2006-11-20 11:52 來源:中國工業報
財政部10月27日發布了《國務院關稅稅則委員會關于調整部分商品進出口暫定稅率的通知》,在調低資源類商品進口關稅的同時調高資源類商品出口關稅(詳見鏈接)。
首先,這是我國政府降低商品消耗邁出的第一步。
政府一直希望通過調整進出口結構來改變國際貿易現狀,鼓勵資源性、高技術含量產品進口,并限制高能耗、高污染和資源性商品出口,但是遲遲未能采取行動,此次調整進出口關稅表明我國政府邁出了降低資源性商品消耗的第一步。
目前,我國不但躍升成為全球最大的銅、鎳和鋅耗用國,大宗商品消耗增加值———工業原材料消耗增長,相對于世界其他地方的增長更是令人吃驚。2005年,中國鋁用量增長占了全球鋁用量增長的50%、鐵礦石的84%、鋼材的108%、水泥的115%、鋅的120%,而銅用量增長是驚人的307%。就鋼材、水泥、鋅、銅和鎳的用量而言,中國2005年的國內消耗增長與世界其他地方的全面下降態勢形成了鮮明的對比。
“十一五”規劃明確規定,從現在到2010年中國GDP每單位的能源含量每年要降低4%,相當于在整個五年規劃期減少整整20%;經濟增長將從由大量消耗資源的模式,轉為由通過改善資源使用效率所推動。在過去數年里,因大量消耗商品資源引起了一連串令人困擾的問題,包括環境和生態條件的惡化、資源供應嚴重不足以及出現的瓶頸等。
其次,這是政府轉變目前出口導向模式的措施之一。
依靠出口和投資拉動的經濟增長方式不能持久,這點政府也是有深刻的認識,但是實施起來很難。在“十一五”規劃中,政府做出了轉變經濟增長方式的承諾,在今后五年內調整中國經濟增長的組合成分,從出口和投資轉向私人消費。隨后,一系列旨在推動中國朝這方面走的刺激消費措施已經出臺,雖然這些政策影響力還不夠,比如鼓勵農村消費的收入補貼、提高廣東省和其他沿海出口地區的最低工資標準、增加國家社會保障系統撥款,以及支持發展勞動力密集型服務行業,比如零售貿易、批發、國內運輸及物流行業等。
業內人士認為,在目前外貿順差過大造成經濟外部失衡的有利時機下,政府已經邁出了借機改變經濟增長方式的第一步。
第三,連續性政策將逐步釋放人民幣的升值壓力。
此前有人表示,在得知商務部首次設定貿易平衡時間表時,就認為這是彰顯了政府改變外貿增長方式的決心,并判斷將會有系列的政策出臺。
9月15日,我國下調了煤炭、紡織品等部分商品的出口退稅率,同時提高了信息技術和生物醫藥等商品的出口退稅率,而此次關稅調整是9月15日關稅調整的繼續。
今年9月份,中國的貿易順差為153億美元,而此前4個月連續創出歷史新高,8月份的貿易順差達到188億美元的歷史高點。伴隨著商務部“十一五”規劃的出臺,為了減輕不斷擴大的貿易順差造成的人民幣升值壓力,政府兩次調整進出口關稅。這些政策的出臺,將有利于不斷地釋放人民幣升值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