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码人妻精品一区二区三区9厂-国产精品人人做人人爽人人添-在线永久免费观看黄网站-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一区二区三区

中國自動化學會專家咨詢工作委員會指定宣傳媒體
新聞詳情

一文讀懂碳交易機制 配額分配與數據核查是關鍵

http://www.gjzbw99.com 2021-07-16 15:17 來源:第一財經

7月16日上午,全國碳排放權交易市場(下稱“碳市場”)正式啟動。

9點30分,首筆全國碳交易已經撮合成功,價格為每噸52.78元,總共成交16萬噸,交易額為790萬元。

據悉,首批參與全國碳排放權交易的發電行業重點排放單位超2200家,這些企業碳排放量超過40億噸二氧化碳,這意味著中國的碳排放權交易市場,將成為全球覆蓋溫室氣體排放量規模最大的碳市場。

生態環境部副部長趙英民14日在國務院政策例行吹風會上表示,生態環境部明確發電行業作為首個納入全國碳市場的行業,市場啟動初期,只在發電行業重點排放單位之間開展配額現貨交易,并銜接中國正在實行的碳排放強度管理制度,采取基準法對全國發電行業重點排放單位分配核發首批配額。

那么,具體的配額分配是怎么進行的,整個碳交易機制和交易體系又是怎么運行的呢?

配額分配與數據核查

碳市場,一般指碳排放權交易市場。2005年2月正式生效的《京都議定書》提出,采取碳排放權交易等市場機制來推動溫室氣體減排。

具體而言,碳排放交易體系包括了四個核心系統:碳排放數據直報系統、碳排放權注冊登記體系、碳排放權交易結算系統、碳排放權交易系統。

熟悉碳市場的人士向第一財經介紹稱,全國碳市場基本架構體系包括了五大方面,分別為覆蓋范圍(總量設定、覆蓋范圍)、配額管理(分配方案、清繳履約)、交易管理(交易規則、風險管理)、MRV(核算與報告、第三方核查)、監管機制(監督管理、法律責任)。

上海市節能減排中心副總工程師齊康認為,這其中,最核心的是數據核查,這是碳市場的重要制度。數據質量是配額分配、企業年度履約以及企業制定減排目標的基礎,也是實施碳交易的保障。

根據《2019~2020年全國碳排放權交易配額總量設定與分配實施方案(發電行業)》(下稱《配額分配方案》),配額總量上,根據重點排放單位 2019-2020 年的實際產出量以及配額分配方法及碳排放基準值,核定各重點排放單位的配額數量,全國配額總量為各省級行政區域配額總量加總;分配方式上,對 2019~2020 年配額實行全部免費分配,并采用基準法核算重點排放單位所擁有機組的配額量。重點排放單位的配額量為其所擁有各類機組配額量的總和。

根據《配額分配方案》,為降低配額缺口較大的重點排放單位所面臨的履約負擔,在配額清繳相關工作中設定配額履約缺口上限,其值為重點排放單位經核查排放量的20%。

專家表示,該條設定了燃煤發電企業配額履約缺口上限值為企業當年碳排放量的20%,即企業實際排放量超過發放配額時,需購買量不超過實際排放量的20%。

燃氣電廠如果配額不足,并不需要足量繳納配額,僅需繳納獲得的免費配額,不會增加額外的履約成本,但如果配額富裕,則可以到碳市場出售富裕配額。

全國碳市場首個履約周期已于2021年1月1日啟動,截止時間為2021年12月31日,涉及2200多家發電行業的重點排放單位,這些重點排放單位要完成一系列的相關的工作,在數據報告層面,有幾個重要的節點,包括數據的報告、接受核查等。除了發電行業以外,其他的幾個重要的行業,也要完成相應的報告和核查的工作。

2021年3月,生態環境部發布了《企業溫室氣體排放報告核查指南(試行)》和《關于加強企業溫室氣體排放報告管理相關工作的通知》,明確了企業的碳排放數據的報告核查要求等工作。

業內專家表示,在配額管理方面,在今年6月30日之前,所有發電企業要完成它們的配額預分配工作(預配額為70%),9月30日前完成最終配額的核定工作。在2021年12月31日之前,完成2019、2020年兩年度的配額清繳工作。

從碳交易正式上線到今年年底,半年的時間里,2200多家電力企業要完成碳排放配額的分配、交易、履約清繳等全流程。2021年作為全國碳市場啟動的第一個履約周期,對于企業來說非常關鍵,“在這段時間中,因為市場機制的形成,會有一個全國碳市場機制下的碳定價,逐步對社會、產業、企業在能源投資生產決策中產生影響。”專家表示。

交易方式

6月22日,上海環境能源交易所就全國碳排放權交易相關事項發布公告,首次明確了全國碳市場的交易方式以及交易時間等細節。據悉,碳市場的具體實施細則還將在后續公布。

根據公告,交易方式上,碳排放配額(CEA)交易應當通過交易系統進行,可以采取協議轉讓、單向競價或者其他符合規定的方式,協議轉讓包括掛牌協議交易和大宗協議交易。

其中,掛牌協議交易單筆買賣最大申報數量應當小于10萬噸二氧化碳當量。掛牌協議交易的成交價格在上一個交易日收盤價的±10%之間確定。大宗協議交易單筆買賣最小申報數量應當不小于10萬噸二氧化碳當量。大宗協議交易的成交價格在上一個交易日收盤價的±30%之間確定。

此前,業內專家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全國市場初期的配額總量將會是按照行業基準分配企業配額,自下往上加總得出。碳排放配額分配以免費分配為主、適時引入有償分配,“其實,碳市場配額總量應該自上往下相結合。目前,全國正在制定碳達峰的行動方案,后續配額分配將會銜接達峰背景,會慢慢地引入總量要求。”

在碳排放的配額上,今后有可能參照試點做法,逐步引入有償配額的比例。前述專家表示,有了這兩個趨勢,針對無法履約的納入主體,環保部門將會配套相關舉措,從而加強對于企業的約束力,達到碳排放的市場預期。

全國碳市場上線,作為首批納入主體的發電企業,都將由地方試點市場轉移至國家市場,國家和地方的碳市場納入主體不能重復。而全國碳市場對首期參與的發電行業的影響,首先是會促進其技術革新,包括結構優化以及節能技術改造。

目前,全國碳市場覆蓋范圍明確了八個高耗能行業于“十四五”期間逐步納入,包括石化、化工、建材、鋼鐵、有色、造紙、電力和民航。在全國碳市場啟動初期,將電力行業(純發電和熱電聯產、燃氣發電機組)2225家企業作為突破口,納入第一次交易主體,后面按照各行業的成熟情況穩步推進,成熟一個、納入一個。

經過多年試點后,全國碳市場圍繞法律制度、技術規范和業務規則建立起來一套非常完善、體系化的制度。在法律法規層面,《全國碳排放權交易管理暫行條例(草案修改稿)》于3月征求意見。在國務院辦公廳6月印發的《國務院2021年度立法工作計劃》明確,擬制定、修訂的行政法規中,包括了碳排放權交易管理暫行條例。

此前數據顯示,2011年10月,北京、天津、上海、重慶、廣東、湖北、深圳7省市啟動了碳排放權交易地方試點工作。截至2020年12月31日,試點碳市場配額現貨累計成交4.45億噸,成交額104.31億元人民幣。

據悉,7個地方試點碳市場在交易機制、分配機制等做了大量探索,后續相關成功做法應該會吸收進全國市場。從試點市場來看,以現貨交易為主,主要有配額、國家核證自愿減排量(CCER)、森林碳匯等產品。

版權所有 工控網 Copyright?2025 Gko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