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gjzbw99.com 2005-10-25 10:24 來源:和利時集團
2005年10月15日,和利時公司總裁王常力博士接受中央電視臺記者采訪,該新聞已經節選至2005年10月20日《新聞聯播》中《看成就 談發展:自主創新與國家競爭力》專題中。
和利時公司戰略時刻圍繞黨十六屆五中全會“十一五”規劃建議:提高企業自主創新能力,大力提高原始創新能力、集成創新能力和引進消化吸收在創新能力這一主題,成為我國自動化行業的表率先鋒。
報道全文如下:
看成就 談發展:自主創新與國家競爭力
央視國際 (2005年10月20日 20:24)
CCTV.com消息(新聞聯播):黨的十六屆五中全會審議通過的“十一五”規劃建議中,提出提高企業自主創新能力,調整產業結構將成為今后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戰略。
建議提出:“十一五”期間,把增強自主創新能力作為科學技術發展的戰略基點和調整產業結構、轉變增長方式的中心環節。大力提高原始創新能力、集成創新能力和引進消化吸收再創新能力。長期研究中國產業發展的專家胡春力認為這些方針的出臺是非常迫切和必要的,因為長久以來,我國工業過多依賴引進技術、缺少自主知識產權,使得我國在國際產業分工中仍處于低端位置。
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產業發展研究所副所長 胡春力:我們的高技術產業,包括IT產業附加值很低,甚至低于整個平均的制造業的水平,這樣的結果是我們的產品價格非常低廉。自主創新使我們總體能力不斷地接近國際先進水平。
北京和利時公司在“十五”期間,成功研制了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60萬千瓦火電機組的關鍵設備和大型綜合自動化監控系統等1000多個項目,打破了跨國公司對技術的壟斷,為建設單位節約資金達40多億元。現在,他們又把目光瞄準了“十一五”期間國家重點發展的核電站控制系統。
北京和利時系統工程股份有限公司總裁 王常力:在“十一五”期間我們將把這些技術變成產品。這套系統開發出來以后,又可以大大降低我們國家造價。比如說現在一套造價是10億元人民幣,我們如果開發出來,價格至少減少一半。
一項技術的突破帶動一個產業的發展,這樣的事例不勝枚舉。五中全會明確要求把自主創新作為制定“十一五”規劃的著力點,強調企業要不斷增強創新能力,加快建設國家創新體系。這使得我國建設創新型國家的重大戰略更加系統、更加具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