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人士指出,我國提出“科學發展觀”后,面對日益嚴峻的能源供應問題,“節能”已經成為我國能源戰略的關鍵詞。
6月初,我國宣布正式組建“國家能源領導小組”,由溫家寶總理親自掛帥。這個高級別能源機構的職責是加強對“能源開發與節約”等工作的領導。國家能源領導小組第一次會議,部署了“全面推進節約能源工作”等近期六大工作重點。
快速前進的我國經濟列車面臨著能源短缺的威脅。去年,全國24個省級電網出現了不同程度的拉閘限電,石油對外依存度上升到40%。煤電油運緊繃構成了當前我國經濟的主要矛盾之一。
今年全國節能周來臨之際,國務院副總理曾培炎發表講話說,上世紀最后20年,我國以能源翻一番支撐了經濟翻兩番;本世紀前20年,能否以同樣的能源增長水平再次支撐經濟翻兩番,其關鍵取決于能否真正把我國建設成為節能型社會。
大量存在的能源浪費從反面支持了曾培炎的上述講話。北京一家媒體的記者近日在走訪中發現的現象具有普遍性:一戶人家使了4個電爐子;傳感器沒人修,長明燈竟點了一年多……,電力浪費得讓人心疼。而據權威部門測算,我國的能源利用效率僅為33%,比國外先進水平低10個百分點。
正在全國各地開展的節能周活動則展現了節約能源的巨大潛力。上海15家企業單位購買654萬度“綠電”,從而讓上海成為我國首個探索實施綠色電力機制的城市。作為首善之區的北京,把整個6月份確定為“節能月”。全市30多家三星級以上賓館安裝了20多萬只節能燈,照明省電70%;一些商場將空調溫度控制在28攝氏度左右,讓顧客感到“比較涼快”則已。
我國持續增長的能源需求引起了一些國家的強烈關注。在5月的北京《財富》論壇年會上,發展改革委主任、國家能源領導小組辦公室主任馬凱強調,我國將立足國內解決能源問題,我國現在沒有、將來也不會對世界能源安全造成威脅。
“立足國內,一是開源,一是節流。”發展改革委能源所高級經濟師姜鑫民說:“考慮到我國的人均能源儲量并不高,因此節約異常重要。”
作為宏觀調控中取得的重要認識成果,去年底召開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確定:節約能源、資源是優化結構的重要目標,要探索一條具有中國特色的節約型發展道路。人們注意到,從戰略高度重視節能,正在給我國的經濟發展模式帶來深刻的變化。
近日,發展改革委啟動了節約和替代石油等10大重點節能工程,它們可使我國在“十一五”期間(2006至2010年)節約2.4億噸標準煤。建設部提出,將制定稅收等激勵措施,推動節能省地型住宅的發展。聯合國開發計劃署也啟動“中國終端能效項目”,以幫助我國提高水泥、化工等高耗能行業的能源利用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