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gjzbw99.com 2025-09-03 09:36 來源:環球時報
雖然日美在7月下旬就關稅達成了協議,但稅率高企,諸多不確定性因素猶存,日本經濟壓力并未得到顯著緩解。9月1日公布的多項數據顯示,受美國關稅影響,日本8月制造業持續萎縮,海外訂單減少,同時企業削減了資本投資。尚未完全實施的協議內容以及難以發布的協議文件為接下來日本經濟的走向蒙上陰影。與此同時,圍繞“大米”的爭議卡住了日美進一步談判的齒輪,導致日本經濟再生擔當大臣、日本首席貿易談判代表赤澤亮正8月28日突然取消赴美行程。彭博社9月1日報道認為,最新圍繞大米問題爆發的爭執反映出,即便在達成貿易協議后,要真正落實與美國的貿易協議仍存在困難。
制造商利潤驟降
據路透社9月1日報道,8月的標普全球日本制造業采購經理人指數(PMI)為49.7,雖然高于7月的48.9,但低于49.9的初值,連續兩個月位于50榮枯線以下,表明制造業繼續處于收縮狀態。調查顯示,由于市場狀況低迷,新訂單量繼續下降,海外新訂單的下降速度為2024年3月以來最快。標普全球市場情報公司經濟副總監安娜貝爾表示,新出口業務降幅擴大特別令人擔憂,這是一年半以來最大的降幅。此前,日本政府數據顯示,7月日本出口出現四年多來最大降幅,主要原因是對美國汽車出口下降,工業生產降幅也超過預期。
標普調查顯示,日本企業的商業信心降至3個月低點,受訪企業表示,對客戶需求、人口老齡化以及美國關稅的擔憂是主要原因。彭博社9月1日援引日本財務省當日公布的數據報道稱,在截至6月的3個月里,除軟件外商品資本支出增速較前一季度放緩至0.2%。顯著低于日本國內生產總值初步統計中1.3%的企業投資增幅。報道稱,關稅正對出口商造成壓力,引發外界對其盈利能力和加薪能力可能因此受損的擔憂。
與此同時,受汽車制造商因美國加征關稅導致利潤大幅下滑影響,今年4至6月日本制造商稅前利潤同比驟降11.5%,降至11.27萬億日元(100日元約合4.9元人民幣)。日本《每日新聞》9月1日援引分析人士的話稱,日本汽車制造商吸收關稅成本并降低銷售價格成為拖累其利潤的主要因素。路透社報道稱,制造商(尤其是汽車制造商)利潤受到的影響正在加劇,這給作為內需增長關鍵引擎的商業投資蒙上陰影。
今年4月至6月日本制造商稅前利潤同比驟降11.5%。圖為7月14日,工人在日本廣島一家汽車內飾裝配廠的流水線上工作。 (IC photo)
值得注意的是,彭博社報道提到,作為日美貿易協定關鍵內容的5500億美元投資機制,在日本國內引發擔憂,分析認為日本企業可能集中投資美國而忽視本土業務發展。
大米卡住談判齒輪
“日美實施貿易協議遇阻,大米問題仍是爭議焦點”,彭博社9月1日以此為題報道稱,除了圍繞5500億美元投資存在理解差異外,兩國在大米問題上的立場也存在分歧。
據日媒此前報道,日本政府已經收到美國政府的通知,提議將日本增加購買美國大米的內容納入美國總統關于對日關稅的行政令中。日本方面強烈反對該提議,認為將日本的行為舉措納入美國的行政令是在“干涉內政”。此外,日美兩國今年7月達成的協議已約定不降低包括農產品在內的日本關稅,因此這違反了日美關稅協議內容。赤澤亮正8月28日當天取消原定訪美計劃據悉與此有關。
《日本經濟新聞》分析稱,日美政府間的溝通問題可能是造成當前混亂的原因之一。赤澤亮正是負責關稅談判的日方代表,但美方有3名代表,分別是財政部長貝森特、商務部長盧特尼克和美國貿易代表格里爾。赤澤亮正主要與被認為是和美國總統特朗普關系最密切的盧特尼克進行談判。據統計,在達成協議前,赤澤亮正與盧特尼克進行了15次會談(包括通話),與貝森特進行了7次會談。赤澤亮正最后與格里爾會面是5月23日,共計3次。7月,赤澤亮正與特朗普在白宮見面時,貝森特和盧特尼克也在場,而格里爾缺席。日本政府內部有觀點認為,格里爾與日本方面的接觸有限是導致當前混亂的原因之一。
隨著美國政府動用《國際緊急經濟權力法》對外征收關稅再次被判違法,日本及其他國家的與美談判走向或將步入更加難以預測的“未知區域”。
經濟增長短期內承壓
周一公布的最新數據將用于修正此前發布的日本4至6月國內生產總值數據,該季度經濟按年率計算增長1%,被認為超出預期。但此前日本政府已將2025財年實際增長預測從之前的1.2%下調至0.7%,日媒稱這部分反映了美國關稅政策導致全球經濟前景惡化。
談及日本經濟前景,中國現代國際關系研究院研究員劉軍紅在接受《環球時報》記者采訪時表示,日本短期內可能承受小幅經濟增長壓力,第三季度預計增速放緩至0.8%。他表示,日美最終達成的15%關稅稅率在全球橫向比較中相對有利,但日本經濟的潛在風險點在匯率領域,如果美國降息,即使日本央行保持利率不變,日美利差也會急劇縮小,意味著日本相對利率上升,將擠壓出口企業的利潤空間。